译者后记

本页面已浏览107次

译者后记

我看过一本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Taare Zameen Par)。电影中的8岁男孩伊夏学习成绩很差,连最简单的单词拼写都搞不清楚,更“糟糕”的是他的学习态度极为不“端正”。这样的孩子在我们看来,实在是“无可救药”,日后也许只能沦为社会的“渣滓”。

但是我知道,伊夏是得了一种叫做“诵读困难症”(dyslexia)的病。

孩子得了病,我们不去安慰他,想办法治疗他,让他早日康复,反而是去责备、殴打他……任何父母都不会这么做的——可如果父母不知道孩子的这种表现是一种病呢?

从医学角度来看,大量的自杀也是如此。

杰米森的这本书从自杀的心理学、心理病理学、生物学、神经病理学等多个角度出发,为我们深入剖析了自杀的起因,让我真正地认识到自杀有着深刻的医学背景,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可以归结到“懦弱”、“为了荣誉或者避免受辱”而采取的行为。如后文提到的杨鲁静博士所言:“重度抑郁症、双向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加上严重的酒精、药物等成瘾行为和一些生物遗传特质等多种因素合并才是重要原因,而自杀又是高预防性的,深入了解它,不惧不避,才能从多种诱发因素着手施行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个个体的自杀身亡也许对整个社会不会造成持续性的重大影响,但对其家庭而言,却有着不可磨灭的持续作用。本书有价值的地方是,它提出了如何防止自杀,以及在自杀不幸发生之后社会以及身后人如何处理这一事件的建议。

杰米森的分析和建议有着她个人亲历的帮助,有着她多年心理学从医经验的帮助。她用两种角色“对自杀进行了全面、权威的审视”。以散文形式出现的几篇案例分析更是全书最精彩的地方。

本书翻译结稿后,得到好友华东师大临床心理学博士、《成为弗洛伊德》的译者杨鲁静女士的帮助。她对全文进行了通读,对一些专业名词和用词提出了修订意见。在此深表感谢。

但不论如何,本书的翻译质量和不可避免的错误都应该由我来负责。

我在翻译这本书的时候,心情是沉重的,不可避免地想到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那些比我们更需要帮助的人。那么,就允许我用我的文字作为小小的一个作为吧。

译者

2019年1月11日

Previous Post